你是胡杨,傲大漠风沙,挺立不倒三千年;
我是青葙,恋烟雨江南,泥土风华自绽放。
宁季子《胡杨青葙》草决明引出的官司话说“草决明”之称,既是中药决明子的别名,又是中药青葙子的别名,两者同名而异物,因为二者都有明目的功效。
有一则关于两种草决明的官司,涉及到黑打、打黑或者行业保护的话题,有点儿意思,不妨录之。争执由药店误付草决明而引起。
抗日战争以前,杭州有家“万承志堂”药店。一天,有病家前来配方,方中有一味中药“草决明”。或许医家用意取决明子,但因用了别名,造成误解。店员接此处方,配给了青葙子。病家发觉后,气势汹汹来药店交涉,并故意恫吓说:“病人服后病情恶化,药店要承担一切责任。”如果系药店配错药味出现凶险,则事关人命,必担责任。如果事情闹大,“万承志堂”声誉将大受影响。药店老板是个精通医道的行家,他懂得草决明是决明子和青葙子共同的别名,而且二者都有平肝明目的功效,本可代用。即使误服,也当不至于使病情恶化,考虑此系病家借故发难,有向药店勒索钱财的不良企图。于是,他串联了药业同行会一众骨干,向全市药店发出通知,明确规定:草决明即是青葙子的别名,凡是药方上写草决明时,药店应当配给青葙子,而写马蹄决明时,才明确配给决明子。这样一来,这起药店被告误配药味的纠纷也就不了了之。自此以后,杭州及浙江各地药店都把草决明与青葙子作为同一味中药,得以长久沿用。
明《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卷五青葙子图。图中可能为某种鸡冠花
(图片:《发现本草之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药店老板的规定,最重要的依据就在《神农本草经》,因为在该书中,青葙条目下有“子名草决明”的原文。其实,如果药方中写的是决明子或青葙子的正名,根本就不涉及需要澄清的问题了。所以,药品与中药材必须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这成为一种行业规范。上面的事例毕竟已成历史,但也给今人以宝贵启示。
翻阅本草,让人明白了许多事,可也有令人糊涂的地方:像青葙子,并非毒剧药物,是不该列在《神农本草经》下品药中那些毒药之列的。细思之,当是因为记述它有“杀三虫”功效。若以此为据,它不归下品又该如何归类呢?学以助识,当后来发现了青葙子的明目功效后,它是最该与决明子并列的。
明《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卷五青葙子炮制加工场景
(图片:《发现本草之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决明子与青葙子,在明目之用时,此二者往往可互相代用。
这是一种草决明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儿歌中,那偷油的小老鼠也变得可爱了,不是吗?老鼠可不只会偷油吃,还有偷中药吃的呢。下面的故事,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精彩讲述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药房工作。他说:郝老师,这个药房的青葙子,你无论放到什么地方,老鼠都会给你偷吃了。我放到一个密封的大木头盒子里,我想这次它不会偷吃了吧,没想到它居然把盒子给咬一个大窟窿去吃这个青葙子。你说青葙子有什么作用?他是搞药的,他不知道这个药有什么作用。我说,青葙子有明目的作用。老鼠经常夜里活动,它觉得夜里视力差,所以它就偷吃你的青葙子。”
老鼠偷吃明目中药?果真很有趣!青葙子竟然有这么好的明目功效,以至于引得老鼠费尽心机去偷吃它。于是,我翻开《本草纲目》,查查李时珍对此有哪些记述。
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徵。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决明子、青葙子皆明目,都有“草决明”的别名。李时珍不愧是大家,善于读书参悟。他就从青葙子的别名上参悟到了它具有明目功效,认为这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情——虽然《神农本草经》中还没有说到它有明目功效。
青葙子别名“草决明”,中药典籍早有记述,而我竟然是被这则老鼠偷吃青葙子的故事吸引后,才真正上心记住的。
青葙子药用功效
查孙星衍辑本《神农本草经》,收载有青葙子,却列在下品中。正文述“青葙子味苦微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口唇青。”
现今对其药性的认识是,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退翳功效。主要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全草能清热、利湿。
青葙子清肝散风,可治头痛。用于风热头痛,症见面红、头痛而眩,或头痛如裂、目赤口渴;以及肝阳上亢(肝火)头痛,症见头痛而眩、血压偏高等。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青葙子能清热燥湿。可用于皮肤瘙痒、风疹、皮肤郁热等症状,可与荆芥、防风、蝉蜕等同用。
《金石昆虫草木状》中鸡冠花绘图
(图片:《发现本草之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神农本草经》记述中没直接涉及到青葙子的治目功效,在述种子之前的功效“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偏于治疗皮肤病,应当是指青葙茎叶的。而且《神农本草经》中专述其“子:名草决明,治唇口青”。
明确提出青葙子治眼病,大概始自唐代甄权的《药性论》,其中论述青葙子“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到了宋代,青葙子治眼已经成为主要用途,如寇宗奭《本草衍义》中说:“青葙子,《经》中并不言治眼,《药性论》始言之……今人多用治眼,殊不与《经》意相当。”
明代李时珍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也着眼于青葙子在《本经》中有“草决明”异名这一点,得窥青葙子也有明目功效,可见其读书细致入微,令人敬佩。明代青葙子的明目功效已经得到确认,如陈嘉谟《本草蒙筌》说青葙子“多治眼科”,并且在编排顺序上,青葙《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鸡冠花绘图《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二青葙子绘图子排在前,茎叶排在后。而且自明代以后,青葙茎叶的临床使用就逐渐弱化了。
青葙子后世多用于清肝明目,临床治疗肝经风热流泪,即见风流泪、目赤口干者,常与菊花、桑叶等同用。
决明子与青葙子都可明目,除了李时珍的论述,其他本草中也有述及。决明子主要是清肝明目,而青葙子偏于清散风热肝火。
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清·张璐《本经逢原》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清·张山雷《本草正义》再次强调,青葙子明目,而能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以及肝火眩晕。《古今医案按》卷七“目”病门下有医案,配用青葙子治幻视症或曰飞蚊症,从肝胆而治。“(俞)震按:以上四条(注:此案为四案之一),皆异疾奇方,可备参考。”虽病症奇异,其治则合乎法度。
一人眼前常见禽虫飞走,捉之即无。乃肝胆经为疾。用酸枣仁、羌活、元明粉、青葙子各一两,为末。每水煎二钱,和渣服,日三服。明目羊肝丸,为白内障患者可选用的中成药品种。该方由民国著名医家张锡纯的羊肝熊胆丸加减化裁而成,羊肝被世界医学界称作“眼黄金”,以羊肝为主,又配合了青葙子、茺蔚子、麦冬、蕤仁、菟丝子等,具有滋阴明目功效。用于肝肾衰弱,精血不足,发为青盲,视物昏花,瞳孔散大,两目干涩,迎风流泪,目生内障。
《金石昆虫草木状》中青葙子绘图
(图片:《发现本草之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还有两则青葙子明目的简便小验方,体现了民间的食用食治,已被现代文献收载。
其一,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其二,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或炖,饭前服。《闽东本草》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葙子有扩散瞳孔作用,所以青光眼患者禁用。
本文内容选自《发现本草之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1.中医有多科学?
2.药从何来|中药都是尝出来的吗
3.意有千意,理只一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4.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把脉到底把的是什么
5.中药为什么有效?
6.印会河|17岁挂牌独立行医
7.肿瘤扶正培本:以毒攻毒法
8.癌细胞没什么可怕的
9.火针疗法的历史源流10.三分钟看懂|火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