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男妇产科医生眼中的女性健康那些事
TUhjnbcbe - 2022/7/4 18:11:00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关于女性生育后的身体信息,或许我们一直都有「误解」。

崔璀播客《妈妈天生了不起》最新医院妇产科医生六层楼和女性媒体「Alex绝对是个妞儿」创始人Alex围绕「女性健康」做对谈。

聊完后发现了很多以前觉得自己知道但其实有错误认知的女性身体健康信息。

比如很多人会以为能通过「产后修复」回到生育前的状态,像没生过孩子一样。

六层楼告诉我们,大概率回不到从前了,生过孩子这件事是有痕迹的,「说的更细一点,你的月经也不会回到之前的周期,量也不会,包括你的白带也回不到之前的样子」。

但回不到之前,不代表就是「不正常」、「差」的状态。

又比如很多人生完孩子后会陷入「松」这个词的恐惧中,同时也伴随着漏尿的焦虑。

但这位男妇产科医生说「其实每个人生完孩子都「松」」,甚至或许和生不生孩子关系都不大,很多女孩高中就会有「漏尿」的情况,她们也会有自己是不是「松」的焦虑。

但这只是盆底肌肌力较弱的表现而已,通过锻炼就能进行修复,而大家真正害怕的或许是那些描述或那些疾病背后的隐。

包括很多人说「35岁就是高龄产妇」了,但六层楼对于「25岁到35岁是黄金生育年龄这件事」却觉得很荒谬。

还有「靠坐月子治疗月子病不靠谱」、「现代社会其实不太需要坐月子」、「腹直肌本来就有缝,超过三指宽之前都正常」……

听完整期对谈,感觉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这些内容,一方面缓解了我们以往对生育后身体变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今天的文章摘录部分对谈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崔璀:

聊聊「产后修复」,很多女孩现在不愿意生孩子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看到太多生育的「负面影响」,比如漏尿,想听听你们对这些事的看法。

Alex:

漏尿应该大家或多或少会有,我至今也不算恢复的特别好。但我好像跟它的相处还可以,漏尿这件事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我一般是运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漏尿,碰到不合适的动作我就不做,跟我的教练说,「因为我的盆底肌不好,这个做不了,你能不能给我换一个动作」,我放下了一个心理压力。

我之前分享过产后穿「花裤子」,这个是我在看哺乳相关的内容的时候得到的灵感,有本书上说,产后溢奶可能会尴尬,穿深色带花纹的就不明显了,那裤子同理。

六层楼:

仅个人角度讲,产后修复的东西非常多,修复社会关系、工作层面、身体健康等很多东西,我只涉及生理层面。

产后修复并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状态,很多人说产后修复可以回到当初一模一样的状态,像没生过孩子一样,但生过一定会有痕迹。

比如Alex老师说她到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件事,偶尔还会漏尿。

但她处理的办法和自己和解了,和这些变化共生了,很多人的焦虑是我必须回到跟之前一模一样。

大概率回不到之前的状态,说得更细一点,你的月经也回不到之前的周期,量也不会,包括还有白带也回到之前的样子。

但是它们只要还在正常的、能接受的范围内,我们认为都是OK的。

崔璀:

我身边很多算是一二线的高知妈妈,对产后修复都不太清楚,她们生完小孩之后一两年了,才发现自己腹直肌分离,但又好像错过了最好的修复时间,你认为产后修复哪些是必须要做的?

六层楼:

产后要去复查,一般是产褥期结束之后去复查,或者说三个月之后去复查,看你当前的情况是否到了需要医生去介入处理的。

比如说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实际上本来就是有缝的,但是它如果分离的比较宽了,比如能容下三指了,大概3~4厘米宽,那让它靠自己修复就很难了,甚至可能需要用手术把那块肌肉再拉到一块缝上。

图片来源

六层楼

包括像耻骨联合分离,正常情况耻骨联合之间是有缝隙的,像我们平时走动之类的,会有缝隙,但是当这个缝隙大过一厘米了,它就影响走路了,甚至非常不舒服了,这个时候才需要处理。

在之前那个状态可能不需要处理,它可能自己能修复。

所以中间那个线是需要医生知道的,医生来判断你是否需要。

崔璀:

我有一医院检查,测量盆底肌,医生跟她说「你特别松」、「未来可能会影响性生活」、「你必须接受电疗疗程},然后她就慌了,这件事对她来说好像是永久的一个不可逆的伤害,而且影响性生活这件事可能对她来说也挺恐怖,因为医生用了「松」这个词。

Alex:

非常恶毒的一个词。这个就是让人挺难过的,「松」的意思可能是不能满足男性了。

或者是说自己就爽不到了,那我们可能还稍微觉得好一点。

六层楼:

「松」这个词很难听,松代表什么?衰老,没有弹性,没有韧性,不好了,功能差,对不对?大家联想到的都是这些事儿,就不好。

医院稍微好点,对产妇说「你的肌力比较弱」,好听一点。

盆底肌暂时性的肌力较弱的这样一个状态,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锻炼,比如用盆底修复仪之类的来修复。

其实每个人生完孩子都松,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要焦虑呢?

本质上来讲,其实绝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锻炼,能够有一些修复,我们通常会建议凯格尔运动先规范运动两个月,如果没有任何改善,再去找医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或者治疗。

这里插播一下凯格尔运动4步骤,在家就能操作起来——

1、持续收缩盆底肌不少于3秒

2、松弛休息2~6秒

3、连续15~30分钟

4、每天3次,持续8周以上

崔璀:

你刚用肌力这个词,我觉得极大的释放了我,我健身的时候经常被教练说某一块肌肉非常无力,它们好像就变成了同样一件事。

但是当它是妇科上的「松」的时候,好像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复杂因素,这件事就变得很沉重,如果是「肌力」这件事儿,比如我胳膊也肌力非常的弱,它可能是同一件事。

六层楼:

对,是的,而且盆底的肌群其实不是很好锻炼,比如说很多女孩,高中时期她就漏尿,跑跳、大笑的时候会漏尿,女孩子就会说「完了,我是不是松了」?

其实不是,一方面,女性的尿道本来就又宽又短,我们没有刻意去锻炼盆底肌群的话,就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跟生不生孩子甚至可能关系都不大,生完孩子可能更明显,更常见一些,但是有些女性在生孩子之前就有漏尿的情况了。但你说这是多可怕的事吗?大部分人锻炼锻炼就好了。

其实有时候大家真正害怕的是那些描述或那些疾病背后的隐喻。

崔璀:

会有一些先天的指标说35岁以上的女性的内在生育环境就是不一样吗?

六层楼:

有一些相关指标,这是一个大数据,大数据对于个人来讲其实没有意义。比如说某一个病在一万人当中发生的概率是3%,很高的概率,但如果你问我,你得病的概率是多大,我不知道,类似这样的情况。

35岁在国外,比如德国,他们的平均生育年龄是35岁,但在我们这里,35岁就是高龄产妇了。

所以要不要设置“高龄”这件事情,我是打问号的。

我个人想法,我们可以设置为高危产妇跟低危产妇,“危”是临床或疾病上健康上的危险。有的人28岁就血压很高,我们认为它是高风险的。

年龄是一个风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不应该作为年龄去划分的一个节点。

临床的话,我们划分风险高低,如果你35岁或者36、27岁,身体状态很好,你们双方都很好,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低危”的状态,这样来表述,是不是很多人的焦虑感就下来了。

他们说25岁到35岁是黄金生育年龄,我就觉得荒谬,25岁到35岁干什么都是黄金年龄。钻研事业、做研究、挣钱,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这都是黄金年龄,干什么不行?所以这就变成一个选择,你选什么都可以。

崔璀:

我觉得「高龄产妇」这个词本身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你得赶紧生孩子。它有很多其它因素,所以才有了这个词。

我们身边大量的30多岁未婚未育女青年,包括像我这样生完一个之后,想拼事业,可能想35岁、40岁再生第二个的,你的这个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释放感,至少给我们传递了信号,努力保持身体健康,总不会错。

崔璀:

月子这个事在你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六层楼:

产后有一段时间是需要额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妇产科医生眼中的女性健康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