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一直是妇科肿瘤领域的难点,多年来,复发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未能改善。这些复发患者往往在初始治疗时已经接受过手术和放射治疗,盆腔组织水肿纤维化明显,原手术野致密粘连,复发病灶浸润盆腔器官,姑息化疗往往效果甚微。
然而,如果复发病灶尚未扩散,局限在盆腔内,则有望通过一种称为“盆腔脏器廓清”的手术方式进行彻底切除,使一部分复发患者得到治愈的机会。
这是妇科肿瘤领域最复杂的手术,创伤大,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那些初治时手术后又接受了放疗的复发病例。国内外医院并不多,医院中也很少能对这些复发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
刘继红教授团队
妇科主任刘继红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是:
医院,是全医院,如医院医院,我们也说不能治的话,那病人就真的无处可去求助了,所以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
从年开始,刘继红教授就攻坚克难,率先在国内开展盆腔脏器廓清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刘教授一点点地摸索。做这种手术,形象的比喻是,就像要在花岗岩石头中凿开一条路,若是未经过治疗的部位,可能只需要数分钟就能解剖出来,而经过术后炎症和放疗的双重作用后,再加上复发肿瘤的浸润,平时层次分明的组织已经变成了一块“混凝土”,这时可能需要用一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才能解剖出同样的范围。
术者需要耐心地在狭窄僵硬的盆腔里操作,同时要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历尽艰辛把肿瘤切除后,还要请友科协助完成膀胱和肠道的重建手术。
年参加第一例盆廓手术的外科医生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一台盆腔脏器廓清术,需要多个外科医师协作,历时10余小时才能完成。刘继红教授就像铁人一样,经常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离开过手术台,学生们累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刘老师身上却像蕴藏着无尽的惊人能量,常常一站到底,让年轻医生感受了“妇科精神”的力量。
从年到年,刘继红教授完成了百余台妇科恶性肿瘤的盆腔脏器廓清术,特别是完成了不少盆腔巨大复发肿瘤的姑息性廓清术,堪称国内妇瘤领域做此类手术的第一人。
刘继红教授
随着手术技巧不断优化,手术时间缩短了数小时。刘教授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介绍经验,也曾在国际会议上交流,并得到美国同行的赞誉。她的努力带动了许多妇科专家学习和开展此类手术,很多患者被北京和上海的医生们介绍前来中肿就医,大量国内患者慕名而至。
会议交流
随着手术个体化和微创化的发展,刘教授团队与时俱进,决定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这一复杂手术,以期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更好。年8月,刘继红教授团队成功顺利地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廓清术。这是一例复发病灶相对较小,虽然已经侵犯部分膀胱与直肠,但肿瘤边界尚清,与盆壁之间还有明显的组织间隙。经过科内会诊后,刘继红教授又反复阅读了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决定对此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盆腔脏器廓清术,同时做好中转开腹的手术准备。凭借多年积累的盆廓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基础,刘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盆廓术。尽管这个病人已接受过全量放化疗,但腹腔镜下的解剖层次仍然清晰,几乎无出血完成了盆廓手术,并在泌尿外科和结直肠科医师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双改道重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很快就康复出院。这一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是我院妇科手术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也标志着我院外科系统的协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刘继红教授团队已完成了4例腹腔镜下的盆腔廓清术,团队体会到,对经过选择的病例在腹腔镜下进行盆腔廓清术更有优势,利用腔镜器械在狭窄的间隙中更易操作,腔镜的放大作用也使组织结构的辨认更加容易,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的恢复快。并且,腹部没有开腹的大切口,也方便了患者术后造口袋的粘贴护理。随着人工智能辅助下腹腔镜手术在我院的成熟开展,刘教授也已经完成了数十例人工智能辅助下腹腔镜妇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症。腹腔镜只是一种操作工具,绝非是医生用以炫技的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又能为患者带来微创的好处,方为腹腔镜手术的初衷。而大量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积累,以及严格把握的手术指征,是开展腹腔镜下高难度手术的先决条件。
——刘继红教授
机器人手术照片
利用更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中肿妇科将选择合适的病例,继续在国内领跑开展盆廓手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文丨妇科万挺涂画
图丨妇科萨文张楚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