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苦、辛,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醋等。
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炒研末调敷。
来源
本品为松科植物油松PinustabulieformisCarr.或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全年均可采收,锯取后阴干。
性状
本品呈扁圆节段状或不规则的块状,长短粗细不一。外表面黄棕色、灰棕色或红棕色,有时带有棕色至黑棕色油斑,或有残存的栓皮。质坚硬。横截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见明显的年轮环纹,显油性;髓部小,淡黄棕色。纵断面具纵直或扭曲纹理。有松节油香气,味微苦辛。
炮制
除去杂质,劈成薄片或小块。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或块,大小不一。外表面黄棕色、灰棕色或红棕色。体较重,质坚硬。有松节油香气,味微苦辛。
复方
①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松节三十斤(细锉,水四石煮取一石),猪椒叶三十斤(锉,煮如松节法);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斤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酘,勿令伤冷热。第一酘时下后诸药:柏子人五两,磁石十二两(末),独活十五两,天雄五两(炮),茵芋四两(炙),防风十两,秦艽六两,芎藭五两,人参四两,萆藓五两。上十味细切,内饭中炊之,如常酘法,酘足讫,封头四七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至醉吐。(《千金方》)
②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细,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孙用和)
③治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松节一斛,净洗,锉之,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又以水二斛煮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补缺肘后方》)
④治从高坠损,恶血攻心,胸膈烦闷:黄松木节五两(细锉)。用童子小便五合,醋五合,于砂盆内,以慢火炒,旋滴小便并醋,以尽为度,炒令干,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松节散)
⑤治牙齿历蠹,齿根黯黑:松节烧灰揩之。(《圣惠方》)
⑥治齿风,疼痛不止: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松节一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用五钱,以浆一(二)中盏,煎五、七沸,去滓,热含冷吐。(《圣惠方》槐白皮散)
⑦治水田皮炎:松节、艾叶各适量,制成松艾酒精,涂抹患处。(《全展选编·皮肤科》)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苦燥温通,具有燥湿通络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间风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症,可单味浸酒服或与羌活、独活、防风、桑枝、海风藤、川芎、当归等药同用。
1??松香:及松树的树脂。性味苦、甘、温。功能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入丸散或浸酒服。
2??松花粉:即松树的花粉。性味甘温。功能润肺,燥湿,止血。内服可以治咳嗽;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婴儿尿布湿疹,创伤出血。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包煎。外用适量。
2.《本经逢原》
苦温,无毒。松节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3.《本草易读》
苦,温,无毒。治历节风痛,疗脚弱痛痹。燥血中之湿寒,漱风蛀之牙痛。
一切筋痛,松节一两,乳香一钱,细火炒焦,为末。每木瓜酒下一、二钱。(验方第一。)
历节风痛,松节三斤,酒浸服。又方松毛捣汁,酒浸七日服。(第二。)
4.《本草撮要》
味苦温.入手太阴阳明少阴足厥阴经.功专驱骨中之风.燥血中之湿.化毒杀虫.酿酒良.血分虚者忌服.松毛浸油涂头生发.并敷冻疮.治阴囊湿痒.松花为末止血.擦豆疮伤损.并湿烂不痂.松脂止痛生肌.熬膏贴崩中恶痹及牙痛.松子与柏子同功.
5.《本草便读》
治肢节有功.燥湿宣风痹可去.味苦温无毒.骨强筋利病能除.惟松香具止痛之能.甘温略异.除消肿与和营之外.功用相同.(松节.松乃木之长.故字从公.其质坚.其性燥.味苦而温.节乃松之骨也.故能治骨节间风湿.凡一切痹痛香港脚等证.皆可治之.浸酒良.因其能利筋骨.故入肝肾可知.松香即松之脂也.苦而带甘.其性本燥.其质变润.故能活血止痛.治风杀虫.古人炼服之法颇多.皆谓有轻身延年辟谷之功.而今人但知外治耳.)
6.《本草备要》
燥湿,去风
松之骨也,坚劲不凋,故取其苦温之性,以治骨节间之风湿(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湿)。
杵碎浸酒良(史国公药酒中用之)。
松脂苦甘性燥。祛风去湿,化毒杀虫,生肌止痛。养生家炼之服食,今熬膏多用之(龋齿有孔,松脂塞,虫即从脂出)。
松毛酿酒(煮汁代水),亦治风痹香港脚。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