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有一条“潜规则”:医院,不是妇科就是怀孕。
杨笠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就讲过这样一个段子:
即便是这么敢“讲“的她,遇到妇科问题也难免尴尬。说得婉转,就意外“有了个孩子”。
在大部分人对女性健康问题闭口不谈的环境下,SHE成员Ella却曝出一个大新闻。曝光者不是别人,就是她自己。
11月14日,她在大型巡演《艾拉秀》上,首次公开了自己的生产过程。
视频里,亲朋好友围在身边,陪伴她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宫缩、艰难的生产。直到孩子顺利降生,所有人在哇哇的哭啼声中喜极而泣。
长达20个小时的生产过程,被剪成短短3分钟。可哪怕是这么一段短短的记录,都足以让无数网友既感动又心疼,忍不住感叹母亲的伟大。
在早前,她就分享过自己在生产过后长达2年的尿失禁状态,鼓励女性证实自己的身体和健康需求,不再把女性健康当作难以启齿的话题。
但评论区仍有刺耳的声音,“炒作”、“太羞耻”、“怎么能把这么私密的事说出来”!
从小到大,妇科病这个词就像过街老鼠,让女孩们避之不及。
一提到这个词,大家就不自觉戴上有色眼镜,认定了它和一个女人是否洁身自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私生活不干净的女人才会得这种病”。
就是这种偏见和误解,让妇科病带有一种隐讳的色彩,也让女性健康问题一直被藏在了隐秘处。
就在今年7月,一篇名为《我买了一盒阴道哑铃》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是一位二胎妈妈,在生产过后就得了盆底功能障碍症,“原地跳跃、跑步这些简单动作,打喷嚏、咳嗽、大笑这些原本平平无奇的日常,都可能造成控制不住地漏尿”。
随后,马伊琍在微博上点赞转发,为女性发声,呼吁这个社会要多一些女性自我解救的信息和医生给予女性的科普。
没错,因为信息闭塞和古老的道德审判和固有的羞耻感,让女性在面对妇科病时,总会不由自主的难为情和难以启齿。
而除了无法摆脱的羞耻感外,我们对妇科病的第二关键词:无知。
在很多人观念里,没有过性生活,就不会得妇科病。
其实这才是对妇科病最大的误解。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妇科病都来自性生活。内裤清洗不当,抵抗力变差,情绪波动过大,甚至是在不卫生的水中游泳……都有可能造成妇科病。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17岁的女孩,被确诊卵巢囊肿。在确诊前的半年里,女孩除了觉得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从未有过性生活,父母和她自己都想当然地以为她只是吃胖了而已,从来没有想过妇科病的可能。直到肚脐上的包块越来越明显,才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医院一检查,是卵巢肿瘤,不排除恶性的可能。
正是这种对妇科病的认知误区,才延误了病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很多女孩发现自己的私密部位出现了异常,第一反应是上网查看符合的症状对号入座。比起关系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她们反而更愿意向陌生网友求助。
豆瓣上有这样一个小组,名为“拒绝妇科病”,聚集了超过20W发现自己身体有异常的姐妹。
她们互相抱团,共享知识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尽管这样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一旦私自运用了不恰当甚至错误的治疗方式,可能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其实,身体发生不适,最安全有效的方式,还是请教专业医生。
为了给女孩儿们搭建一个真实、安全、纯净、温暖的环境,阿里健康推出的医鹿APP正式成立医鹿互助圈。
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医鹿APP限时开放群聊,邀请到全国前10医院的妇科医生,给用户提供长达14天的公益免费问答,让大家能够自由、无压力的讨论、交流分享经验。
第一步
扫码下载医鹿APP
第二步
打开医鹿APP,搜“女生”
即可看到相关5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健康专家问答群。
这里不仅有无数和你境况相似的姐妹和你站在一起,全国前10医院的医生,针对不同的病种为各位女性朋友解答困惑、进行科学指导。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月经不规律怎么办?”
“吃短效避孕药会有副作用吗?”
“宫颈糜烂都有哪些症状?怎么分辨是否需要治疗?”
……
针对群友们提出的不同问题,医生会进行大众性的科普指导,给出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除此之外,群内还有定期医生免费回访,医生直播,健康小课堂等等,满满的诚意和干货,让你学到更多正确的女性健康知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妇女的调查:41%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而中国成年女性8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妇科病和感冒一样,真的不需要羞耻。
不论你有没有性生活,都要培养定期妇科体检的习惯,不拖延任何妇科病的治疗,不自我脑补和诊断。
点击阅读原文,现在下载医鹿APP(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医鹿”下载),和千万女孩一起正确认识疾病,完成心理建设,更加积极的对抗疾病。女孩们别怕,我们是在一起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