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切脉针灸治疗妇科病
TUhjnbcbe - 2021/7/6 17:19:00

导读:本期精读文章摘自俞老早年著作《切脉针灸治癌》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在针灸临证中必须先切脉,通过切脉察知经络脏腑气血的虚实变化,了解病气的有余、正气的不足,从而指导针灸治疗。切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等。可克服针灸的盲目性,明显提高疗效。人类体质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别,经、孕、产、乳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所以在使用针灸治疗妇女疾病的时候,通过切脉而辨证论治显得十分必要。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肾阳虚质在妇女体质中占的比例最高,这一现象有人用现代医学作出解释。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高,体内的热量容易转化成脂肪储存在皮下,且新陈代谢率较男性低从而使体内热量释放较少。由于运动量不足,往往会造成全身或局部循环不良,致全身发冷,特别是手足等末梢部位更觉冷。形体自胖、面色不华、形寒怕冷,一派虚寒之象。临床上,我们根据张景岳提出的“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一原则,选用足少阴肾经的3个穴位照海、太溪、复溜,加上三阴交,为妇科疾病四肢部的四大要穴,并且配合灸法的使用,更好地顾护阳气。对治疗各种由于肾精不足引发的妇科疾病,如卵巢早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等,有显著疗效。妇女以经血为用,治病先调经中医学认为妇女以“肝”为先天,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而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个理论与笔者的用针理论恰相吻合。三阴交是三阴经的交会穴,是妇科切脉针灸的重中之重,对调理经血有重要作用因此常常作为妇科切脉针灸的第一个起始穴。既然脾胃为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的天枢和腹部穴位气海、关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调经的要穴,经过一番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妇科治疗应重视任脉的穴位重视调理妇女的经血,血为阴,正因为任脉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故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应注重对任脉穴位的应用。足三阴与任脉中极关元交汇,阴维脉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又冲脉与任脉交会于阴交。足三阴经上交于手三阴经,因此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阴脉会于膻中穴,主一身之阴经,凡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所司。“任为妇女任养之本,任主胞胎。”只有任脉之气通,才能促使月经的来潮和孕育的正常。临床上,我们常选用各经脉与带脉的交汇穴治疗月经病和不孕症,效果暂时不错,有待继续探究!妇科病的治疗思路主要在于调整内分泌;调整女性内分泌疾病,大方向在于调整月经,只要月经正常,大部分妇科疾病也会随之好转。调整月经,多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冲任脉和阳明经,结合寒热虚实,采用穴位补泻和针刺补泻。一般来讲,月经提前,多属有火;月经延期,多属血虚;结合是否有痛经和血块,血的颜色,经期的长短来辨寒热虚实,用上面所述经络进行补泻。如有疼痛,需辨清疼痛时期,如经前痛多属气滞,经期中间痛多属瘀血,经后痛多属气血虚。临证经验概要:1、调经主要7穴:天枢、气海、关元、三阴交复溜、太溪、照海;经少经闭:加血海(灸或埋针);经多或崩漏:加隐白(灸)八髎穴(骶骨八孔);痛经:加承山;少腹痛:加中极、地机、阴陵泉;腰痛:加脐周小四针;阴道和宫颈疼痛:加阴陵泉、中极;腹部胀闷:加中脘、足三里。

2、子宫肌瘤需调理冲任带脉。冲任带脉调理8穴:中脘、阴都2穴、肓俞2穴、气海、气旁2穴。

3、腹部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癌等)3穴章门京门带脉(章门为脏会;京门为肾经募穴;带脉环腰一周);常配穴四满、气穴、大巨、水道。

4、补肾4穴:照海、太溪、复溜、三阴交。

一、崩漏

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称为崩漏”。其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则称为“漏下”。两者可互相转化,崩证日久,气血耗伤,渐成漏下;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可转成崩证,所以临床上常崩漏并称。

此病严重发作时经常出现经血暴下如注,致使气血俱虚,若治疗失当,易致气血厥脱,则病情危重。笔者对此病的危急重症有一个快速见效的妙法,当病人下体流血不止时,马上用艾条灸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可以快速止血,挽救病人生命于危急。

治疗崩漏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便是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一般采用固气摄血法,除了灸隐白这个特效穴止血外,可加上人中合谷、百会。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乃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止血法后,待血势稍缓便需根据不同证情辨证论治。血热则选用合谷、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肾虚则选用肾俞、照海、命门;脾虚用中院、上巨虚、足三里、地机、血海;血瘀用太冲、丰隆、阴陵泉。

复旧即固本善后,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扶脾。然清代名家傅青主言:“经水出诸肾。”故总宜益肾固冲任调经。本固血充则经水自调。切脉针灸时可用金针针然谷、照海、复溜、阴谷、气海、关元等。

治崩漏三法不可截然分开,三者相辅相成。临床时应好好把握。

二、闭经

临床上将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前者是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后者的定义是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闭达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临床上以继发性闭经的病人多见。

要准确取穴治疗,首先要分析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闭经的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主要是经血的生成障碍致胞宫胞脉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为胞宫、胞脉壅塞致经血的运行受阻,或经隧不通,或气血郁滞。虚实可单独为病,也可相兼为病。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从根本着手,只是使用药物使患者经血来潮,只会使实者更实,虚者更虚。故我们在使用中药填精疏通的同时,也会使用一些相关穴位来加强补益和调理肝气的作用切脉针灸常常取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来调理肝气,并会在此基础上,挑选该经上具有补益阴血的穴位进行重用,如血海、三阴交。当然,填精益髓总少不了足少阴肾经和任脉的功劳,临床常用如照海,关元。另外,我们会根据病人脉象的变化和她们不同的临床症状选用一些穴位的配伍,如脉弦数伴有少腹坚痛加带脉、阴陵泉腰痛气上冲奔豚加气街,脉沉缓或者伴有性欲下降加艾灸至阴穴经前紧张加中极,腹部胀闷加中脘、足三里。

三、痛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中医在这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甚至影响工作及生活。

造成痛经的中医两大病机分别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顾名思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这种病理变化的发生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冲任、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引发痛经。

妇女以经血为用,月经正常就是妇女正常的标志6临床上,调理女性的月经,一定要根据女性的生理周期变化进行调理。行经期为重阳必阴的时期,活血调经为大法,达到去旧生新的目的,常用穴位有气海、中极、太冲,并加上痛经特效穴承山行气止痛。倘若痛楚症状明显,则加用阴陵泉、天枢、地机。经后期为阴长阳消的时期,故应蓄养阴精,从滋肾阴着手,常用穴位有三阴交、血海、复溜、太溪。经间期为重阴必阳,排出卵子的重要时期,以调和阴阳活血行气为法,常用内关、三阴交、气海、素髎。而经前期为阳长阴消的时期,阳长有助于下一阶段向阴的转化,临床常常阴阳共补,互相化生,常用肾俞(加灸)、中脘、三阴交、血海、照海、复溜。这样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取得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妇科肿瘤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是妇女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类疾病往往会大大影响到妇女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恶性肿瘤,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此病属于中医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是妇女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类疾病往往会大大影响到妇女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恶性肿瘤,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此病属于中医“癥瘕”的范畴。中医认为“癥瘕”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临床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

在治疗妇科肿瘤时,辨证的同时注重调心及化瘀祛痰。很多女性都会谈“瘤”色变。因此,个性脆弱敏感,多思善虑,悲观自责是妇科肿瘤病人的主要心理因素。患病后的病理转归也因此变得相对复杂,气机失调,肝气郁结可致肝郁气滞;多思多虑,损伤脾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导致肝郁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成障碍以致心血不足则形成心脾两虚之证。所以,调整妇科肿瘤病人的抑郁情绪成了治疗的一大重点。临床上,除了多用疏肝解郁的药物之外,可在“切脉针灸”时,选用太冲、曲泉、章门、期门等穴位,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当然,心病还需心药医,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她们振作起来,与病魔抗战到底!

另外,保护胃气贯穿妇科肿瘤治疗的始终。无论发生在消化系统或以外的肿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脾胃消化功能,导致纳差,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气差,直接影响到水谷精微的吸收,使正气益虚同时,也会影响到中药的运化吸收,降低中药疗效。同时胃气差有碍体内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从大便的排出。临床时,调理脾胃除服用中药以外,还可以在“切脉针灸”时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地机等穴位。

往期回顾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了小小一根针,为何能治大病?切脉针灸能治癌吗?科学依据来了!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切脉针灸治疗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