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MDT在线今天
1月23日,青声瑞语-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学术沙龙会议在线上成功召开,这是青委会年举办的首场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妇瘤领域专家于线上相聚,共同开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此次会议由恒瑞公司提供学术支持,线上参会医生达多人次。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肩负着中国妇科肿瘤防治事业的重任,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汇集了一批有志于在妇科肿瘤防治事业中展现自我、学习成长、躬先表率的青年学者。
青声瑞语是恒瑞肿瘤在妇科领域打造的中青年学术会议品牌,秉承激发青年医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临床技能、创新能力、助力青年创新实践的理念,致力于为妇科肿瘤领域青年学者搭建思维碰撞、合作促成、分享交流的平台。
本次青声瑞语-青委会学术沙龙会议在林仲秋主委的指导下设置了两大会议主题:临床科研相关的论文撰写发表和国自然申请策略+妇科肿瘤领域最前沿的临床病例分享和讨论。
大会主席-中医院林仲秋教授在开幕辞中对全国各地的妇瘤领域专家和青年委员上线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会议的议程做了简略的介绍,希望本次会议的两大主题能让参会的各位医生有所收获,有所帮助。
01
主持人中医院卢淮武教授
在这个环节中,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统计学专家凌莉教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实用的《肿瘤临床研究终点指标的统计学考虑》的讲题,从临床研究设计中涉及到的终点指标选择到如何从统计学上保证研究设计尽可能完善,从而得出更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本环节的第二个讲者是来自中医院的蔡佩娥教授,蔡教授在论文润色和投稿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她从论文写作步骤,要点,投稿策略,常见错误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非常精准的建议,可以帮助与会专家扫除SCI论文投稿的常见雷区,提高文章的接受率。
02
主持人医院陈小*教授
Session2的第一个讲者是来自医院的周圣涛教授。周教授分享了自己如何做好日常的手术和门诊工作的同时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的一些经验和观点。周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术和门诊能帮助到的患者是有限的,而通过科研来解答/解决一些临床问题,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患者。他还建议青年医生要多进行跨学科交流,有助于交换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思维。
Session2的第二个讲者是来自中医院的陈万青教授,陈教授曾在包括SCI杂志的珠穆朗玛峰-《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多篇重磅论文。陈教授结合自己的论文撰写和投稿经验,从研究的选择,论文题目,摘要,引言,材料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如何回复审稿人等方面给予了非常详细和实用的建议。
03
主持人中医院李宁教授
当下正值一年一度的国自然申报季,Session3的第一个讲者,来自中医院的杜君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当下最实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策略》。杜教授说国自然是青年医生比较容易申请的“第一桶科研基金”,他结合一些成功的和失败的申请案例,从课题选择,标书撰写,润色等多个角度给予了“国自然申请指南”中没有提及的实用策略建议。
Session3中包含了本次大会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妇科肿瘤领域最前沿的临床病例分享和讨论。来自西安医院的马瑾璐教授首先带来了《卡瑞利珠单抗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病例分享,一例诊断为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9年进行了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治疗后。在年7月发生了复发转移,在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马教授的团队对该患者采用了最前沿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案。在经过了两次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即获得明显改善,且通过口服阿帕替尼AE可控,考虑后续免疫维持治疗一年。
来自医院的周金华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点评,周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病例,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免疫治疗方案给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希望。
医院的温灏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病例,年年底刚刚获批上市的氟唑帕利的临床应用病例;一位诊断为原发性卵巢癌ⅢC期的患者,年进行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后进入定期随访,年首次复发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复发和再次化疗的恶性循环中。年该患者很幸运的入组了氟唑帕利的Ib期研究,在接受氟唑帕利单药治疗后4个月达到完全缓解(CR),同时PFS长达24个月。
来自医院的李雨聪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这个病例很好的体现了卵巢癌全程管理的理念。首先要进行最彻底的手术治疗,再进行后续的化学和维持治疗,该患者很幸运的遇到了氟唑帕利,进行了去化疗的PARP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疗效显著。
主持人李宁教授补充道,氟唑帕利是我国第一个上市的自主原研的PARP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相信很快我们临床就可以处方到氟唑帕利,也希望氟唑帕利在铂敏感复发维持治疗和一线维持治疗的研究中取得同样优异的结果,造福更多的卵巢癌患者。
04
会议总结
大会主席林仲秋教授对会议做了简短的总结。
林教授说道,今天的会议内容特别丰富,包括临床研究的设计,SCI论文的写作投稿,国自然基金的申请策略等等,都十分贴合临床医生的需要,病例分享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感谢所有的主持人,讲者,以及线上参会的青年医生们。
下次大家云端再见!
青声瑞语,下期再见!
扫码观看会议视频回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