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治疗妇科病的艾灸验方全
TUhjnbcbe - 2021/3/17 2:41:00
腹泻相关总结与口诀 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cq/10623.html

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缺乏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引起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容颜憔悴,甚至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妇科病看起来难治,其实用艾灸治疗妇科病简单又有效!下面是各种妇科病的灸疗取穴和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学习!

1.宫颈炎:

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艾条每穴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疗一次30-50分钟,7天一疗程,休息1天,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3个疗程。

2.盆腔炎:

三阴交、阿是穴。

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艾条每穴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疗一次30-50分钟。7天一疗程,休息1~2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3.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贪凉(要风度不要温度)专家分析: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血虚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关元子宫不得低于40分钟,内关、涌泉各3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归来不低于35分钟;八髎穴、三阴交不低于45分钟。

血寒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关元、八髎穴艾灸45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40钟。

气郁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关元、命门各30分钟。肩井、太冲各20分钟。

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月经量过多、过少都不正常,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4.外阴瘙痒、白带异常

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肝胆湿热者加太冲、行间、阴陵泉;

·脾虚湿盛者加丰隆、脾俞、中脘、小肠俞;

·阴虚湿热者加肾俞、太溪、丰隆、行间。

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或者用艾灸仪灸疗多穴同灸,每次30-50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一个疗程。

5.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百会、神阙、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百会可以艾条悬灸,每次艾灸10分钟,每天1次。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用艾灸仪灸疗,开始每天1次,5天后,可以隔天1次,每次20分钟。

6.血崩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既简便易行,效果又明显。

艾条悬灸15-20分钟(先灸一侧,再灸另侧),或直接用艾灸仪两穴同灸,时间30分钟,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使疗效更为巩固。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心情也随之开朗,经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艾灸隐白穴为什么能止血崩呢?

祖国医学认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医院。

7.痛经

经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月经病,很多妇女都有过痛经的病使,每当月经来潮,痛经就会找上门来,大大困扰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灸法

敷贴法

(1)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

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乙醇)适量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酒调为糊状,外敷脐,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药,月经3天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为止。

(2)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为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每日1次,经前连用3天,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附:温针灸疗法介绍

温针疗法又称“温针灸”、“针柄灸”,是在毫针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2厘米的艾条,燃点加温以治病的一种方法。

“温针”的名称,最早见于《伤寒论》,它使针刺与艾灸相结合,起到温通经脉,宣畅气血的作用,加强了针刺的作用,对于寒凝气滞、经脉痹阻的各类病症较为适宜。

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在针柄上装如小枣大小的艾绒或套置一段l~2厘米的艾条,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每次1~3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本法适应证较多,以偏于寒湿痹痛为主,如关节酸痛、肢体冷痛,以及形体虚寒、便溏等。

1.肩周炎,膝、踝关节炎取关节周围的局部穴位,针刺后施灸,1~3壮。肩部取肩髃肩髎、肩贞、臂膈、肩内陵,膝部取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踝部取丘墟、昆仑、商丘、解溪等。此外,可循经加取曲池、外关、天宗、阴陵泉、阴市、太溪、三阴交等穴。

2.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取肘、腕等不同部位的阿是穴,齐刺3针,在三针针柄上各加艾,灸3壮。可局部加穴针刺。

3.腰肌劳损针刺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腰眼、腰阳关,取2~4穴交替加艾温针灸,可加刺委中、昆仑。

4.痛经中极、气海、归来、血海、次髂,温针灸,可加刺三阴交。

5.子宫下垂百会、子宫、关元、足三里、次髎,温针灸3壮,加刺三阴交

6.慢性泄泻天枢、上巨虚、气海、足三里,温针灸3壮。

当您读完本篇文章,请您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将它分享出去,让我们一起传递健康、传递正能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妇科病的艾灸验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