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见高等真菌及防治方案二
TUhjnbcbe - 2020/11/14 14:22: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07344.html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高等真菌中的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这期我们又来认识另外几个。

首先,也是我们很多作物常见的叶斑病。

玫瑰叶斑病葡萄叶斑病

芒果叶斑病*瓜叶斑病草莓叶斑病

叶斑病:属于高等真菌病害,病原称烟色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

发病症状:

①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

鸡冠花叶斑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

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

②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边缘略微隆起,叶两面散生小黑点。

③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叶上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

发病条件: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防治措施:

1、前期土壤消毒,降低园区病原基数。

2、及时除去病原组织,集中烧毁。

3、选择雾化好的喷雾器械,保证喷雾均匀一致。

化学药剂防治:

推荐方案1:百泰倍+咪鲜胺倍或世高倍叶喷,连续使用2次,间隔5-7天

推荐方案2:健达倍或健攻倍+百泰倍叶喷,连续使用2次,间隔5-7天

接下来就是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香蕉黑星病

*瓜黑星病柑橘黑星病梨黑星病

黑星病: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除危害*瓜外,还可危害西葫芦、甜瓜、南瓜等。属于半知菌亚门。

发病症状:幼苗期被害,子叶上出现近圆形*白色的病斑,后发展为全叶干枯,植株停止生长或枯死;真叶被害,开始产生近圆形小斑点,呈淡*色,后期易穿孔,穿孔后留下黑色边缘的星状孔;叶脉被害,组织坏死,引起病部周围叶组织扭皱。嫩茎被害,先呈现水渍状浅绿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条斑,继而凹陷龟裂呈暗褐色,严重时病部腐烂。生长点被害,可在2-3天内烂掉,造成秃柱。

发病条件:该病害发生要求低温高湿条件,最适温为17℃左右,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孢子萌发时,要求植株叶面结露有水膜或水滴存在,以日光温室*瓜发病较重。种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保护地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管理不当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棚室内防止出现低温高湿状态,白天气温保持在28-32℃,相对湿度60%,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病田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化学药剂防治:

推荐方案1:凯润倍或健达倍+世高倍+品润倍叶喷,连续使用2次,间隔5-7天

推荐方案2:翠贝倍+苯醚倍叶喷,连续使用2次,间隔5-7天

然后是立枯病:

叶菜立枯病*瓜立枯病番茄立枯病

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多种植物可被侵染。

发病症状: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丝体和菌核,均可成为病菌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防治措施:

1、处理好排水系统,避免地面潮湿。

2、苗间距不能过密,以免造成地面不通风和光照不足

3、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

4、苗床处理:鑫尊倍液或康正津倍液喷淋苗床或浸泡漂盘。

化学药剂防治:

推荐方案:鑫尊倍+恶霉灵倍+颖顺倍喷淋

还有*萎病:

茄子*萎病马铃薯*萎病

草莓*萎病辣椒*萎病番茄*萎病

*萎病:植物*萎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为半知菌亚门。

发病症状:露地栽培,从定植后1个月左右开始,地上部位出现病症,一直到收获结束时持续发病。最初,下部叶片局部萎蔫,叶边上卷。过2-3天后,病部由*白色转为*色。叶片边缘变色较多,以小叶脉为中心呈楔形。接下来,变色部位逐渐扩大,整片小叶*变,慢慢褐变枯死。病害加重时,上部叶片也依次发病枯死,并导致下部叶片慢性枯萎。因此,病株株高降低、果实的坐果及生长明显受影响。剖检病株叶柄和整,可见导管部有*褐变。

发病条件:当幼苗移栽后,菌核即萌发芽管长出菌丝,由根的顶尖部位和伤口处侵染植株。侵入植株体内的病菌,主要在导管内繁殖,阻碍水分的上升并产生毒素,导致植物萎蔫。

防治方法:

*萎病:是一个很难防的病害,主要是在前期预防,后期发生基本没有办法,因为是系统性病害,所以防控手段还是在前期苗床处理,种子消毒,土壤消毒以及田间管理的增强上:

1、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

2、种子消毒处理,可用鑫尊倍+康正津倍进行拌种处理;

3、保健栽培。不要偏施、过施氮肥,做好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

产品介绍

云南新鸿源真诚到永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高等真菌及防治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