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为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TUhjnbcbe - 2025/4/20 16:55:00


  深入基层走访、带着问题调研、反复修改提案……今年,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前夕,他认真准备提案,力争更好履职建言。


  此前,刘思德已连任3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他曾呼吁加强大肠癌筛查、取消“一刀切”销售加碘盐、提高规培医生待遇,都获得积极答复,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这让他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机制充满信心,对全国两会这一更高平台满怀期待。


  
  “有了更高的平台能为国家尽力,我首先是感到激动,其次是感觉责任更大了,要更努力工作、尽责履职。”刘思德说。


  今年全国两会,他依旧
  基层医疗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刘思德长期
  刘思德介绍,通过派出专家团队驻点帮扶、建立巡回义诊和双向转诊等机制,老百姓在基层就能拥有优质医疗资源,不必奔波到大城市。“这可以帮助落后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在短期内得到比较快的提升。”今年,他将梳理这些经验,围绕农村医疗帮扶话题提交提案。


  只要与患者就医相关的问题,刘思德都非常
  “地处大医院,物理空间不大,患者停车很受限制,给就医造成不便。”刘思德留意到,医院通过挖掘周边资源、医院内部更多停车空间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这些经验有一定推广价值,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将推广胃肠镜检查写进提案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的专家,刘思德善于将临床工作中的感悟与政协委员的履职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健康发声。完善消化道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便是他持续
  胃肠镜检查能尽早发现息肉,指导切除手术,避免癌变,因此,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也被称为“可以被预防的癌症”。“但是很多人因为惧怕胃肠镜检查所带来的痛苦,未能定期接受检查,及早发现息肉和癌症。”从医40余年,刘思德诊疗过的患者数以十万计,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实在痛心”。


  如何消除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为了真切体会患者的“痛点”,刘思德曾在非麻醉状态下接受了10余次胃肠镜检查,还要求同科室的医生都参加体验,细致感受内镜进入身体的每一段感觉。“只有这样,医生才能真正知道哪些动作可能会让患者难受或受伤。”


  此外,他的团队还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大肠癌内镜诊治的规范性文件,提出高质量结肠镜检查评价标准,目前已经在全国医院推广。以广州为例,这套规范让接受筛查人群的大肠癌早诊率从5.1%提升至88.36%。


  近年来,刘思德带领团队研发了“智能胶囊胃镜系统”,这颗胶囊带有摄像功能,与手机连接,患者可在家中自行吞下胶囊,让其拍摄胃肠内部图片,然后由系统将图像传给医生进行阅片诊断。该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高校科交会特别金奖,产品有望在今年底量产上市,造福更多人。


  此前,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刘思德把“将消化道重大疾病防控纳入政府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写进提案,建议对消化道肿瘤进行大范围筛查,以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如今,基于新的研究成果,他计划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力争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


  记者手记


  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使命


  周一开门诊,周二、周四安排手术,医院学习、交流……刘思德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与记者边走边聊的他,在病区门口碰到一名问诊的病人,还是停下脚步来耐心解答。


  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抱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再忙也能找出时间。刘思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忘初心使命,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刘思德身上最大的驱动力。他说:“看到病人治愈出院,我会有极大的成就感,这是支撑我在医疗战线一直战斗的精神支柱,如今也将在更大平台上驱动我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为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