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个穴位被称为妇科御医,月经过多,艾
TUhjnbcbe - 2025/2/11 17:16:00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超过本人平时原有经量,或行经时间延长。两种情况都是下血总量过多,称“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它的特点是月经总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

月经过多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全身状况都是有很大的危害的。月经过多的女性,因为经期中流失过多的经血,往往会有明显的贫血现象。在生理期和生理期后,常会有心悸、全身无力、腰酸腿痛、失眠多梦的症状出现,平时也容易感冒和疲劳。

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吃汤药既费时,又麻烦。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既简便易行,效果又明显。

隐白穴是有名的止血大穴,又被称为“妇科御医”,尤其对治疗女性经期太长、量大、以及崩漏等毛病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艾灸隐白穴为什么能止血崩呢?祖国医学认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不过,掌门师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医院救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隐白这个穴位吧。

穴位释义

隐白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别名: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隐白穴之名自古解释有两层含义:第一脾经为土,而脾土生肺金,金之色白,而土生金,金隐于土中。隐,有潜藏孕育之意,此穴为脾经之木穴,木为东方主生发孕育,故能生肺金,有生金荣肺之象;第二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白肉际,故曰隐白。

取穴位置

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文献摘要

《灵枢·本输》:足大指之端内侧也;

《灵枢·热病》:去爪甲如薤叶;即足大趾趾甲廊内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穴位功能

隐白穴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隐白可缓解心脾疼痛,并有健脾宁神、调经统穴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脾疼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或崩漏、尿血、便血、吐血、腹痛、多梦、昏厥、心胸痛等症。此穴还常用于辅疗呕吐、食欲不振、泄泻、腹满等症。

穴位功能一:止血妙穴

脾的功能很强大,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脾主少腹,脾主四肢,脾开窍于唇,脾统领五脏六腑,此外,脾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统摄周身之血液与津液。

脾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外溢的功能。血随气行,故不外溢。若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则血不循经运行,从而发生各种出血性疾病。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出血症的常用经验要穴。

所以,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状,艾灸治之,均有良好的疗效。

穴位功能二:治疗白带

隐白穴除了治月经不止外,对治疗白带效果也很好。中医有句话叫十女九带,十个女的里面有九个是有赤、白带的。赤带多是湿热较重,白带多是寒湿较重,那么我们就要辨证论治了,湿热比较重的就不适合艾灸了,就要用针,所以治疗上,临泣穴、三阴交、血海、隐白,多数都是应用得到的,寒湿比较重的话,用艾灸的方法是不错的,关元穴、隐白、三阴交都是效果很好。

穴位功能三:治疗鼻炎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艾条或者艾灸贴,灸这个穴位。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穴位被称为妇科御医,月经过多,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