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53.htmlMomself大表姐:中国女性中,少有人有勇气,敢大方地谈论起妇科病这几个字。这个词在中国女性心中,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平时里的小心翼翼,为它添加几分讳莫。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旦和妇科病沾上关系,好像就会被认为是私生活不检点。这当然是一种偏见,造成了「妇科病」之于女性的羞耻感。今天,我们就来敞开聊聊「妇科病」。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事。
文
她姐
本文转载自她刊(ID:iiiher)
图片
《性爱自修室》等电影剧照
妇科病,是种尴尬的存在,尤其对未婚未育的女孩们而言。
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妇科病与一个女人是否洁身自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私生活不干净的女人才会有这种病。」
「妇科病都是不干净的男人带来的。」
「是她谈的男朋友太多,才会生病。」
......
在知乎妇科病相关话题下,有很多网友曾匿名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发现自己的白带颜色有异常,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小姑娘不会得这种病的。
长大后交了男友,因为自己有妇科病,被他认为不是处女,也因为这个,两人分手。
曾鼓起勇气向网络医生咨询过妇科病,但得到的答案是——有过性生活的人才会有这种病。」
难道必须要通过说谎,才能证明自己有患上妇科病的可能性么?
但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而言,是不是过于难堪,也过于荒唐?
《悲伤逆流成河》
知乎女孩的经历,或许不是个例,她的故事也是很多女孩的成长缩影。
这个社会对妇科病的误解太深了。
正因为这种误解,女性在面对妇科病时,总会不由自主得难为情和不自然。
被禁忌的妇科病
中国女性中,少有人有勇气,敢大方地谈论起妇科病这几个字。
这个词,总带着几分隐讳的色彩。
杨笠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讲过一个段子。
即便是像她这样一向很「敢讲」的女脱口秀演员,都会不好意思提自己做了个妇科小手术。
而是换了一种相对婉转的说辞——「最近,我肚子里长了个小东西」。
杨笠尚且不能做到自然,更何况大多数普通女孩呢?
如果说承认自己有妇科病会让人难为情,那被人知道得了性病,羞耻的程度甚至可以直接让人社会性死亡。
在最近小圈子内的口碑佳作日剧《17.3关于性》中,有一条故事线,围绕着一个生了性病的中学女孩祐奈展开。
在祐奈最初告诉闺蜜自己得了性病的时候,闺蜜的反应先是震惊,接着是露出不自然的表情。
当然作为一部性教育主题剧,故事的结局很温暖,闺蜜倾囊相助祐奈,医生也给了祐奈帮助,给她科普了很多知识。
最后,祐奈明白了如何在恋爱中保护好自己,谈下一个男朋友之前,主动要求两个人一起做身体检查。
但如果在现实中,一个女孩真的得了性病,一旦被人知道,她一定会被别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我也曾和周围的女性好友探讨过——如果发现自己的私密部位出现了异常,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的她们回答,如果不舒服了,相比像姐妹闺蜜询问有没有类似经历,更习惯于先上网查看下符合的症状。
即便是关系亲近的姐妹,也很少会探讨和隐私健康相关的问题。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拒绝妇科病」,小组有超过20w成员。
这里聚集了很多发现自己身体有异常,羞耻于问亲近的朋友姐妹,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的女孩。
她们通过互相抱团,共享知识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她们抱团的初衷是好事,但一些不愿意主动就医的人,也可能私自用了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的治疗方式。
最后的结果或许是,疾病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强大。
妇科知识匮乏的现状
除了耻感,关于妇科病的第二关键词是无知。
如今,互联网上漫天都是伪妇科知识,医院宫颈糜烂的广告,上面的配图是那些可怕的腐烂照片。
一些女孩在身体出现不舒适后,为了图方便和便宜,医院,医院偷偷看病。
《性教育》
医院告知自己已经到了宫颈糜烂几度后,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自己偷偷买一些内服外用的药物配合治疗。
但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宫颈糜烂」,本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在一篇鼓励大家接种HPV九价、四价、二价疫苗的文章下面,有很多留言。
有些人讽刺:「男人不出轨,怎么会有病?」
也有人留言:「几年前就已经安排上了,HPV疫苗确实是应该普及的好事。」
但大多数女粉丝留言的目的很明确——提问。
「我今年33岁,还能接种9价么?」
「我家小县城能打九价么?」
「备孕能打九价么?」
......
这些本该是每一位女性都必修的妇科保健知识。
在这些提问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已婚已育,早就过了国内九价规定的接种年纪。
虽然也有很多人表示已经注射了疫苗,但多数人接种的心态是:有能预防癌症的疫苗,打就对了。
而不是基于对病毒本身的了解。
事实上,多数人对HPV病毒本身依旧知之甚少。
如果不幸感染上病毒,自己依旧只能恐慌和无措,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其实现在感染过HPV的女性大有人在,你几乎能在任何一个社交媒体上,看到女网友们分享的自己与HPV病毒的抗争经历。
豆瓣某医院的电话,被告知感染了HPV时,她一下子就慌了:难道我要得癌症了?
攥着手机的手,满是冷汗。
毕竟,当年有港星梅艳芳死于宫颈癌的「前车之鉴」。
但,HPV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致命。如果不幸感染上,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观察治疗,无需过度担心受怕。
虽然目前还没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只要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就可以击溃HPV,保护好我们的身体。
少熬夜多运动,饮食规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很多感染HPV的人,尤其恢复力强的年轻人,她们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了从阳转阴。
很多医生这么形容HPV感染:其实,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场宫颈的「感冒」。
要引起重视没错,但不要把它想像成宫颈癌那般可怕。
你会看到化验单上的「阳性」而「变色」,也只是因为不了解。
当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妇科知识匮乏的环境里,就形成了相对闭塞的信息茧房。
无知,才是恐惧的来源。
妇科病早该去羞耻化了
很多女孩第一次做妇科检查的经历都不怎么美好。
「把裤子脱了,躺下,把腿张开。」
「都结过婚的人了,没必要紧张哈。」
《良医》
即便心里难为情,也只能乖乖就范,接受冰冷的探头对阴道的粗暴「侵犯」。
很多还没做过全面妇科体检的女孩,即便心里冒出了一些想法,也渐渐被这些可怕的「自述」给劝退了。
这些描述或许真心。
但就像不能因为药苦,而放弃治疗一样。
因为难为情,羞耻心,不去做妇科检查,会给身体留下很大的健康隐患。
我们不应该过分妖魔化妇科病检查。
其实,它也无非是身体检查的一种罢了。
《迷失东京》
「医生的表情严肃,让人紧张,手法粗暴,让人没有尊严。」
「感觉医生太凶了,本来就很紧张,看见医生的表情更紧张。」
一些女孩在做第一次妇科检查时,遇到的医生,或许是个严肃不爱笑的人。
如果医生没有友善的表情,也不必给自己压力。
其实,医生每天要面对很多患者,她们也许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位患者的情绪,每一次都做好表情管理。
但,她们足够专业,可以发现我们身体里那些病毒释放出的信号。
医生与患者之间紧绷的关系,多一点理解,会更融洽。
我只提一点,大家要去正规机构做检查,而看妇科医医院进行。
每一个成年女性,应该把妇科病检查常态化,
培养自己做定期妇科体检的习惯,无论此时有没有性生活;
每一位成年女性,都不应该拖延任何妇科病的治疗。
不要觉得自己还没有结婚,还没生孩子,疾病不会找上你;
每一位成年女性,不要自己给自己下诊断,
一旦身体出现异样,就上网找症状对号入座。其实,大多数时候只是你自己把病情脑补得很严重,自我诊断只能徒增焦虑罢了。
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私处清洁,勤换洗内裤,3个月换一批贴身内裤,提醒伴侣处理好私处卫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妇科病。
我发现,最近几年社会上涌现出了很多的声音,鼓励我们不要羞耻于谈性。
但每次提到性病,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恶心不适,甚至包括女生在内。
性病,被认为与一个人的品德挂钩。
对性病的歧视,同样蔓延到了妇科病上,有人还给性病和妇科病画了等号。
但,性病不等于妇科病。
而且,无论是面对性病还是妇科病,我们都应该有科学的态度。
在面对包括艾滋病在内大大小小的性病时,不应该报以歧视与辱骂,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