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张时礼(图中)走访村民黄付林(右)家了解民情。记者黄海文摄影6月3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张时礼早早起床洗漱。时针指向7:30,他背着包路过集市时,顺便买了两只菜包子边走边吃,开始了他一天的驻村走访。现年57岁的张时礼是古丈县扶贫办副主任科员,驻村扶贫至今5年了,在全县个村下乡驻村工作队中,每年考核,他都获评先进。同事眼中“妇科病”干部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大约半小时,张时礼走进了第一户人家——龙天坪村新建组尚爱云家。陪同的还有记者和扶贫队员李祖干。老公外出办事,家里只有尚爱云一人,她斜躺在木椅上。见到张时礼,她赶紧起身相迎,甚是热情。这是一个5口之家,从库区移民过来的,家中无耕田,只有1.25亩旱地、2亩菜园。全家的主要收入靠尚爱云在浙江打工,送一双儿女上小学、初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时礼一落座就拿出了《民情日记》,一边拉家常,一边记录。孩子上学怎么样?老人身体好不好?家里还有那些困难等等。当听到尚爱云说,因身体不适回家调养。张时礼关切地问:“去医院检查没?病情怎么样?”尚爱云说,没什么大病,是打工太累了。张时礼说:“要注意身体,一家老少都靠你呢。”尚爱云很感动。出门后,队员李祖干咧开嘴笑个不停。记者问他笑啥?他对着张时礼努努嘴说:“他有妇科病,我担心他会传染给尚爱云。”张时礼憨厚地笑笑,李祖干几乎笑岔了气,两人都不解释。记者一再央求,张时礼才笑着说:“同事在开玩笑,因为我年就是副科级干部了,现在还是副科级,当了24年的副科级,大家都笑我患‘妇科症’。”李祖干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没有得到提拔,但张时礼从没向领导、同事和组织抱怨过,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年年初,县扶贫办党组派遣他驻村扶贫,并担任扶贫队队长和龙天坪村第一书记,他第二天就背着包来到了村里,一扎根就是5年。“他关心贫困户比关心自己的妻女多。”李祖干说,这5年中,除了重大节假日,他几乎每天都在村里,女儿相继初中、高中毕业了,都是妻子照顾的。村民喜欢的“狼崽子”山路陡峭,张时礼健步如平地,而记者走得上气不接小气,他不得不停下脚步等候。9时许,到达村民黄付林家。村主任黄付旺向记者介绍,70多岁的黄付林因先天性残疾,结婚很晚,妻子也是残疾人,属弱智,婚后生育一女,现已经初中毕业在外打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给他建了房子,并安排在村里做卫生员,每月有元固定收入,加上一些政策补贴,他一家去年就脱贫了。但张时礼队长每次下村都要看望他,与他拉家常。”张时礼重点了解黄付林一家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存在困难,有何诉求等等。黄付林笑呵呵的说:“我现在很好,没什么困难,感谢你经常来看望我,把我当亲人一样。”他拿出自种的花生款待张时礼,并问:“这段时间我听说他们叫你‘狼崽子’,是怎么回事呀?”一旁的黄付旺不停地对黄付林使眼色,让他别说。但黄付林没留意,仍询问原因。张时礼尴尬地笑笑,说:“没什么原因呢,是别人开玩笑的。”记者满脸疑惑,黄付旺悄悄地把记者拉到一旁解释,原来,张时礼的岳母去年先后住院8次,张时礼因为忙,医院看望。今年春天,他岳母去世了,他请假回家办理丧事,妻子一见到他就怨怼地说:“你不是郎崽子,是狼崽子!”这事后来被他的队员传到村里,大家便叫他“狼崽子”“村民们都很喜欢他!”黄付旺告诉记者,“他爱村民,干实事。”村民脱贫了,他白发增多了一上午走访了7户人家,下午1:30才赶回村公所吃午饭。记者两腿又酸又疼,不想动。张时礼吃完饭,坐在电脑前整理上午的《民情日记》,一点也不显累的样子。据了解,红石林镇天龙坪村是古丈县最大的移民村,共10个村庄小组、5个挂靠移民小组,全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目前已整体脱贫。张时礼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扶贫村摸底、协助建档立卡、落实扶贫政策等等,很多,很杂。他每天走村串户了解民情,5年来,他的《民情日记》一大堆,家家户户都上了他的《民情日记》,村里每一个人的颜容笑貌都印在他脑海里,他都能叫得出名字。“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党员”等荣誉每年不断递增,就是不见提拔,但他无怨无悔地一直默默工作。记者靠在椅背上问他:“忙了一上午,你累吗?”他从电脑桌上抬起头笑着说:“不累,习惯了。这五年,村民都脱贫了,我只是多添了几根白发而已。”阳光洒进窗户,张时礼的白发更加耀眼。驻村5年,他错过了两个女儿青春期的陪护,更错过了她们求学期的陪读,没有狼性的坚毅,很难在贫困村安心5年。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黄海文通讯员胡浩中尹雄刚匡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