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城的本事靠自己 [复制链接]

1#

进城的本事靠自己


□本报


    李德志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需要城市打开大门,需要市民敞开胸怀,更需要农民工学会融入城市的本领。这一点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换个角度谈谈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这个话题。


  手里攥个“铁饭碗”


  “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单位吃一辈子,而是走到哪儿都能有饭吃的饭碗。这个“铁饭碗”就是技术。农民工到城市淘金,必须要有技术,没有技术在城市无法安身。家装时曾遇到这么一个农民工,没有技术就想在城市里混饭吃,曾到多家装修公司试工,结果一上手就被拒之门外了,没办法只好打零工。像这样的农民工在城市很难立足。


  也许有人说,我没技术,可以干一些粗笨活儿。正是因为个别农民工有这个想法,所以城市里的“脏、累、苦、险”的活儿几乎让农民工包了。这些活儿挣钱少不说,以后还会越来越少。


  没有技术的农民在城里难以混饭,融入城市只能成为梦想。现在,劳务输出的县(市)都有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活动,农民工在走向城市之前,应该先学上一门技术,有了技术这个“敲门砖”,走到哪个城市都会有饭吃。


  入乡要随俗


  据报载,某城市一公交车一下子上来30多名带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引起同车的市民不满,说农民工身上脏、有味,要求司乘人员拒绝农民工上车。司乘人员对这一无理要求没有答应,其中便有市民下车要求退票,并告到公交公司。在这一新闻事件中,个别市民歧视农民工的做法固然可恶,但是,农民工不修边幅,脏兮兮地出现在公共场合也与一个城市文明不和谐。


  一家电影院里人们正在聚精会神看电影,后边进来一个农民工,喊了声:“张强,你在哪儿,我看不见你。”弄得全场的人都很反感。在公共场合找人,喊一声在农村似乎司空见惯,但是在城市的公共场合就显得你不文明。至于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随时坐卧停留等这些不文明的“小事”,在我们农民工身上发生得也很多。


  一个文明洁净的城市如果多了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肯定会引来鄙视的目光。要融入这座城市,必须遵守这个城市的规矩,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懂规矩的文明人。要知道,穿衣洁净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不随地坐卧停留是少给别人找麻烦,不乱杂物讲究公共卫生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不随地吐痰等卫生行为更是维护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你尊重了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


  需要强调的是,农民工并不是不文明的代名词,文明的农民工同样会受到市民的欢迎。前些日子,温州搞了一场有400多农民工参加的晚会。演出结束后,在没有任何人、任何部门要求的情况下,民工们用装食物的塑料袋带走了全部垃圾、杂物。上千平方米的场地,连他们铺在地上当座椅的报纸也没留下一张。这条消息一见报,使很多市民对这些农民工刮目相看。这充分说明,只要你遵守了城市里的文明规矩,就会引来平等善意的目光,城里人就会接纳你,你也就会很快融入这个城市社会。


  困难是弹簧


  在我们河北的许多地方,很多市民叹息钱不好挣,但是这里确实是许多浙商的生财之地,十几年时间出了有好几个亿万富商。可知道,他们刚来时,或租赁柜台,或沿街叫卖,或裁缝,或做鞋,干的都是当地人看不上眼的小生意。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没有本乡本土的人有优势。同在一个屋檐下,同是一个*策环境,他们却在“钱不好挣”的地方淘得了一桶桶金。


  在邯郸,见到一位做眼镜生意的温州商人,他1989年来邯郸时,带了20万元资本。在当时,这2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算得上是个富人了,可这位温州人白天挑着眼镜担子走街串巷,晚上与他姐夫挤在租住的民房里,衣、食、住、行比邯郸一般百姓消费还低。他一笔一笔地做生意,一分一分地赚银子,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终于成了邯郸的眼镜大王。


  农民工要成为“新市民”,必须在生产技术、文化素养、基本礼仪、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得以全面提升。如果自身素质不提高,就是城市的大门开得再大,你也进不了城,进了城也挣不了大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